呂漁亭浙江餘姚人,在比利時魯汶大學主攻教育心理學,後赴美執教16年。1973年回國任教於輔大。擔任教育心理系代理主任、應用心理系主任、人事室主任和夜間部部主任等。他主持系務力行民主與自治,尊重教師與學生的集體意見,該系一貫秉持的「自主學習」精神,就是呂神父任內所培養出來的傳統。
呂漁亭神父小學時全家受洗為天主教徒,不久他做了人生最大的決定,進修道院修道。父親因他年紀尚小頗感猶豫,而母親則說:「孩子要去修道,若不成功還是會回來的。但若天主真的有意,我們想阻止也阻不了!」就這樣一句話,呂神父進入了寧波小修院。後來他的父親雖然希望神父能繼承家業,甚至結婚,但都沒有動搖他修道的決心。
1949年,呂神父到義大利唸神學,1952年晉鐸,同年進入比利時魯汶大學攻讀教育心理學。1957年,他到美國芝加哥羅耀拉大學任教,歷時16年。1973年,放棄優渥待遇回臺灣任教於輔仁大學。在輔大期間,呂神父先後擔任過教育心理系代理系主任、應用心理系主任、人事室主任及夜間部主任等職。當時教育心理學系嚴重缺乏師資,他不辭辛勞懇託許多國內著名的心理學者來系開課,在多元師資的影響下,雖未形成主要的學術走向,但也因此讓該系沒有被單一主流學術主宰,而專任教師也陸續就聘到位,為該系的發展奠立了初步基礎。
此外,他主持系務時,力行民主與學生自治,不但系務會議由教師輪流擔任主席,而且特別尊重學生集體所提出的意見,在當時政治與教育都仍是威權領導的環境中,開創了系內民主風氣。該系所尊崇的「自主精神」,就是在神父任內所培養出來的傳統。
學生在這樣的氛圍裡,有的主動追求心理學的專業精進,有的積極推展系內學生的自發性活動,有的熱心投入服務性社團,有的深入參與義務張老師工作。
神父任內還完成了改名為「應用心理學系」的工作。他深知,如要改成一般的心理學系,所需的大量實驗儀器與空間設備,不是當時私校財力所能負擔的,因此改名為「應用心理學系」,比較切合現實條件。同時,將發展重心擺在「諮商」和「工商」兩個領域。至於課程規劃,則強調在自然科學的架構中加上人文科學的訓練,例如保留微積分、生物學、生理學等,並將社會學、文化人類學訂為必修,如此行之多年,反而走出自己的特色。
神父著作等身,除了心理學外,大都與信仰、福傳與靈修有關,尤其著重青年了解信仰的重要性與生命的真諦。神父待人和善,無私的為主奉獻,深受師生敬佩,不少神長以「善良、忠信主之僕人」,為呂神父的一生作註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