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恆河北深縣人,耶穌會神父,早年留學法國,有四個博士學位。回臺後任職光啟社;曾赴日本NHK深造。1971年承于斌校長之命創辦輔仁大眾傳播系並任系主任9年。他倡導自由學風,以系為家,深受學生愛戴。又引介歐洲的批判理論,改變了國內學界一向偏重美國經驗主義的傾向,對臺灣的傳播教育多有貢獻。
「一頭白白的髮,手裡總是握持念珠,神父高大厚實的身軀,走路看似若有所思,最愛叼根菸斗。」每當輔大大傳人形容其印象中的某位神父,第一到九屆的大傳系校友,一定不會認錯這樣的特徵。他是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的創辦人、首任系主任張思恆神父。
張神父自幼矢志獻身天主,小學畢業即進入深縣張家莊耶穌會創辦的公學,後又進小修院就讀。1932年進耶穌會,旋即入文學院研讀拉丁文、法文和中國古文。1941年畢業於深縣哲學院,並服務於當地教區。1947年晉鐸,奉命赴法國留學,獲得經濟、社會、政治、神學四個博士學位。
1956年張神父到臺灣,被派至南澳傳教。他認為臺灣教會中的神學專門人才已很多;教友中在社會、經濟、政治方面的專才,亦不乏其人。隨著社會的進步,大眾傳播對教會的發展應有重大影響,因此下定決心利用傳教之餘研究傳播學,自我潛修八年之久。
1964年,張神父轉任臺北的光啟社副社長,不久獲得亞洲基金協會資助,赴日本NHK Institute深造,回國後協助于斌校長成立輔仁大學視聽中心。
1971年,于校長想要恢復在大陸長期發行的天主教《益世報》,於是決定在輔大創設大眾傳播學系,作為新聞從業人員的培育之所。張神父雖沒有新聞專業方面的學歷,然因擔任過光啟社的社長,擁有傳播方面的實務經歷與相關知識,故而被于校長委任為大傳系首任系主任。
張神父在主持系務的九年間,以系為家。他體察到傳播對社會的影響,所以自學鑽研廣播電視,聘請資深記者于衡(1921-2005)講授新聞學,並延聘廣告家顏伯勤(1921-2004)講授廣告課程。此外,他會問學生心目中有哪些優秀老師,只要合適,神父就會去聘請,成為大傳系自由學風的濫觴,也為現在的傳播學院(影像、新聞、廣告)奠下基礎。
早期臺灣學界對傳播理論的引介,主要偏重美國經驗主義,而歐洲批判的傳播理論則明顯受到忽略。經驗學派的研究,較不關心既有體制合理與否的問題,而著重在維護與改進現存社會體制及其功能;他們把社會視為一個能夠自我調節與平衡的有機體。相對的,批判學派則對既有資本主義社會採取批判態度,強調用整體的眼光,把大眾傳播與社會環境、政治統治、意識形態等聯繫起來進行考察。
張神父是首位在課堂上將歐洲批判傳播理論引入臺灣的學者,對臺灣傳播教育的多元化貢獻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