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雷冕(R. Rahmann, 1902〜1985)—抗戰時期的校務長

 
我要問問題MessengerME


threads-ginstagramfacebookyoutubelinemail


雷冕(R. Rahmann, 1902〜1985)—抗戰時期的校務長

 

雷冕生於德國北萊茵;聖言會神父,維也納大學博士。1936至1946年任北平輔仁校務長。抗戰期間憑其德籍身份,傾力維持校務在日軍控制下正常運作,帶領輔仁安然渡過艱困至極的烽火歲月。


  雷冕神父少年時即逢歐戰,他立志要做傳教士。1915年,前往荷蘭Steyl聖彌額爾教會(St. Michael)讀中學。1923至1929年於維也納聖言會修道院讀神學與哲學,1929年晉鐸。1932至1935年,在維也納大學攻讀民族學及人類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

  1933年,聖言會接續本篤會主辦北平輔仁。1936至1946年,雷神父繼穆爾菲後,出任輔大校務長,與陳垣校長共同主持校務。

  1937年抗日戰起,北平陷敵;由於他的德籍身份和當時的國際關係,輔仁得以在日軍控制下安然度過艱難的烽火歲月。抗戰時的輔仁,亦為反日秘密據點。他身為校務長,並未阻止校內中國師生的反日行動。

  戰後,校務長一職始由美籍芮歌尼神父接任。除了行政工作,雷神父亦在輔大講授社會科學、史前史、文化人類學等課程,並創設人類學研究所;他曾主編《華裔學誌》,是一本以外文介紹中國文化的重要國際性學術刊物。

  1948年底,以國共內戰,北平危急,輔大原有意遷校臺灣,雷神父等一行人先至臺北,成立臨時辦事處,準備相關事宜,但因時局變化快速,1949年初北平陷共,遷校計畫遂告終止。雷神父在臺居住一兩年,最後仍依長上指示,經香港返回德國。

  雷神父是人類學專家,著作等身,對各地民俗風情,有極高的研究興趣。在臺灣短短兩年時間,即已從各處收集不少古代化石,及各原住民族的用具等物品,對人類學之研究極有助益。

  1952至1956年,他受聘於菲律賓宿霧的聖嘉祿大學(University of San Carlos, Cebu City),教授人類學。1956至1960年,擔任瑞士弗萊堡大學之民族學教授,同時還主編著名的國際性學術刊物《人類學》(Anthropos)。1960年,雷神父再次受聖嘉祿大學聘請,第三度前往亞洲,擔任該大學人類學系主任。1964至1970年,出任聖嘉祿大學校長。

  雷神父初為輔大的校務長,後為菲律賓聖嘉祿大學校長,事務繁雜,但其好學精神卻絲毫不減。在聖嘉祿大學期間,繼續執行對東南亞地區一個瀕臨絕種的民族-尼格利陀人(Negrito)的考古研究。

  此外,他也曾在印度、越南、泰國及緬甸等地調查民俗,並出席許多重要之史前史與人類學之學術會議。他藉由教育及學術宣揚教會理念,不僅鼓勵學生注重研究,亦施予道德教育或經濟援助,在天主教大學中,不遺餘力地為教會、為教育、為學術服務與貢獻。

  1985年9月23日,逝於Troisdorf,享年83歲。雷神父生於西土,畢其一生奉獻給東方的之天主教大學。特別是擔任北平輔仁校務長的10年期間,不卑不亢,穩健地帶領輔仁度過艱難的抗戰歲月。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