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 夜間學制——終身學習與成人繼續教育

 
我要問問題MessengerME


threads-ginstagramfacebookyoutubelinemail


  輔仁大學於1969年9月設立夜間部,之後20餘年日益發展,已具規模。1994年,新修正之《大學法》公布,強調大學自主與政策鬆綁;夜間部必須依法調整建置歸屬以符規定。歷經兩年多校內程序討論評估,最後捨棄「第二部」的方案,報教育部批核,確定為「進修部」。1997年8月(86學年度)起,夜間部正式轉型為進修部。

 

一、夜間部時期(1969~1997)

  1967年,輔仁大學配合國家教育普及政策,開始推動夜間部之成立。于斌校長委請當時的教務長林棟教授主持其事。夜間部之創立目的,在充分運用既有校舍、師資和圖書器材等,招收合格學生於夜間上課,以照顧社會失學青年,滿足其求知渴望,實踐終身學習乃至成人繼續教育的理想。當然,無庸諱言,也有藉此增加學校收入,紓解校本部經費困難之意。

(一)夜間部成立與初期概況

  1969年9月,輔仁大學在臺復校第九年的秋天,夜間部正式成立,招收首屆學生,如期開課。于斌校長特聘林棟教授擔任第一任的部主任。當時,夜間部具特殊屬性——獨立於日間部之外,擁有自己的行政單位,如教務、訓導、總務等組。

  夜間部初立時,設有中國文學、英國語文和企業管理三學系。之後十餘年,在幾位部主任的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努力下,部務蒸蒸日上,學系(組)也逐漸增加;其成立與轉變見下表:

表一 夜間部歷年各系(組)成立與變動

時間系(組)增減、變動概況
1969 夜間部成立。設中文、英文、企業管理3學系
1970增設圖書館學系、會計統計學系
1971增設歷史學系、法律學系與數學系、會計統計學系分會計學組與統計學組
1972增設大眾傳播學系,東方語文學系、經濟學系
1973會計、統計2組改為會計學、統計學2學系
1975增設國際貿易學系
1979設立「夜間部心理衛生中心」
1984東方語文學系更名為日本語文學系
1992增設哲學系

 

  當時,夜間部有幾項特點,一是教務、訓導、總務三組的行政人員全為專職,不像其他大學夜間部的職務多由日間部人員兼理。其次,教師鐘點費及職員薪水都比日間部高百分之十,以獎勵教職員於夜間工作的辛勞。第三,鼓勵學生成立各種學術性、服務性和休閒性社團。第四,特別重視同仁和師生間的和樂相處,營造出如同家庭般的溫馨氛圍。如每學期在中美堂舉辦一次大型週會,全體同學皆參加,以促進師生之共融。每學期也舉辦一次班代表及社團負責人座談會,部主任、導師、教官和行政單位代表都出席,以增進學校和同學之間的意見溝通與交流。

  1997年8月起,夜間部轉型為進修部,至今已有40餘年,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進修部,為社會培育諸多人才。

(二)林棟教授時期(1969.8.—1978.1.)

  1967年,于斌校長委派示教務長林棟教授籌辦夜間部,擔任籌備處主任,並派賀人龍、黃貴謙和劉炳三位神父協同負責,教務處秘書張靜兼籌備小組秘書。賀神父負責總務之籌備工作,黃神父負責教務,劉神父負責訓導。林棟當時擔任立法委員,為立法院司法、教育委員會召集委員,學識、能力皆高,人脈關係極廣,為夜間部爭取了較充裕的經費和師資。

  1969年夜間部正式成立,設部主任一人,承校長之命綜理該部全般事宜。夜間部直屬校長,在日間部之外獨立運作。部主任之權責為主持部務,負責夜間部教職員之遴選、辭聘、考核,督導課務,統籌財務預算等,其經費以自給自足為原則,對校長負責。

  夜間部初立時,設中國文學系、英國語文學系及企業管理學系等三系,每系各招收一班50名人;如招選讀生,不得超過核定正式生名額之半數,且選讀生之登記入學是以合於大學入學資格者為限。

  林棟部主任於1969年9月與耶穌會費濟時主教和聖言會蔣百鍊神父會商,在夜間部的組織與職員任用、教員聘任(除與本校有特殊關係並能勝任該項課程者外,以神父為第一優先任用)、經費預算編列和結餘款運用、職員薪資(比照日間部另增加百分之十)、夜間部設助理秘書等六項達成共識。

  輔仁大學由三單位合作分治,各自獨立管理。而夜間部的成立可說是第四單位,在經濟方面對學校頗有幫助。夜間部專任教師和行政人員均少,租用各單位大樓為辦公室和教室,環境雖然較艱苦,但是開銷低,每年結餘尚可支援校本部的開銷。

  夜間部原則上雖然不聘專任教師,但兼課師資極強。當時如法學院院長蕭志潔(1924-2006)、中文系主任王靜芝(1916-2002)、經濟系主任周弘道(1918-1999)、哲學系主任張振東,還有文納(Peter Venne, SVD, 1913-2009)教授等,均親自到夜間部授課。

  隨著夜間部學生的增加,宿舍床位不足成為一大問題。歷經數次總務及行政會議商定,由日間部宿舍撥出一些床位,提供夜間部女生居住。但因學生日多,宿舍實難容納,必須再尋解決辦法。林棟部主任多次在各級會議中為學生請命,例如:1973年4月12日第116次行政會議記錄中提到三個方案:一、就現有女生宿舍按學生人數比例,分配夜間部女生適當數目之床位;二、就現有男生宿舍之一部分讓予夜間部女生住宿;三、由夜間部自行興建女生宿舍。會議通過第三方案,建宿舍需用之土地,再與有關負責人洽商解決。

  然而,事情卻一再延宕,林棟頗為傷神,他在同年9月3日致函于斌校長,認為學校對夜間部之設備、師資、學生的態度,均有欠負責,對專心致力於發展夜間部之同仁,亦無片語嘉慰,在意的只有夜間部盈餘之經費,各單位應分得多少。對此,林棟深感不平。他也再次表達了對於興建女生宿舍興建關切。信中指出:

  行政會議通過復報請鈞座核准者有案,嗣以位置未定,忽前忽後,延未解決,日前曾商請理學院暫借空地一千坪,以充建築,現忽聞又有取消之議,且象徵性之宿舍亦告取消,夜間部之學生是否為輔大之學生?……令人不忍卒想!

  可見夜間部初立時任務之艱鉅,各項經費、人力和用地問題,皆令林棟部主任心力交瘁。而興建女生宿舍之議,直到薛保綸(1923-)神父擔任部主任時期,始獲解決。

  1977年秋,為因應教學輔導之實際需要,增設夜間部各系主任編制,除少數系主任由本部教授兼任外,其餘均以在夜間部上課之日間部系主任兼任為原則,以達事權一統的要求。由於夜間部學生課外活動及自由運用時間極少,各系主任每學期與各該系班級全體座談兩次,以溝通並解決教學之疑難。

  1978年于斌校長辭職,林棟部主任亦隨之卸任;繼他受命籌辦夜間部起,到擔任部主任10年餘之後,陸續有薛保綸神父,呂漁亭(1924-2010)神父,滕允中神父擔任部主任。

(三)薛保綸神父時期(1978.2.—1987.1.)

  1978年羅光總主教接任校長,敦聘薛保綸神父出掌夜間部任部主任。薛神父主持部務時,學系未如前期快速增加,但他在穩定和整全行政管理制度方面多有建樹,如系主任職責之劃分,系務的運作,週會之舉辦,加強與學生溝通,啟動學習輔導制度,實施監考和點名制度,並成立導師團體,以便近距離照顧學生生活和關心其工作,以及在1979年春設立「夜間部心理衛生中心」等。

  自林棟部主任時期起,夜間部已設置系主任,但職權不明,各系同學對課業有疑問時,乏人指導。薛神父確立系主任職責後,每年召開一次系主任座談會,共同討論該系教學與行政措施之興革,協調課程安排及專業教師之介聘,並適時解決學生課業之疑難和輔導進修。此外也確定繼續每學期的大型週會和社團座談會,重視學生意見,表達對學生活動和事務之關心和鼓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

  在課程方面,夜間部為適應學生志趣和未來工作需要,調整放寬選修課,要求各系開設選修課時,需考慮社會經濟需求,著重實務性訓練,故各系級辦理加退選課程者年有增加,如1979年(68學年度第二學期)五個年級合計達總人數約50%。

  薛神父也加強了監考和上課點名制度,嚴格督促學生有效學習以及德育的培養。為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缺席,特由專兼任助教11人和職員2人,按負擔行政業務輕重,分別擔任4至10位教授班點名工作,另指定3名助教負責審查學生請假業務。如發現學生有缺課及請假累積至6次以上,或一個月有3次以上曠課記錄時,即由訓導組專函致其家長或監護人,必要時請其來校面談,以協助解決該生在學系和生活上所遭遇的困擾。

  薛神父也特別關注學生精神生活。有鑑於夜間部同學在校上課時間較短,又不住宿舍,學校對他們的照顧比日間部學生少;再加上白天工作的挫折和勞累,情感、家庭和課業上的困擾等,學校實在不應忽視此類問題。因此,薛神父決定在夜間部成立包括班級導師、心理輔導和宗教輔導三方面的輔導制度。

  1981年,夜間部訓導組設立了「輔導室」,編組為:1. 課外活動及生活輔導,由楊雨畊負責。2. 導師由詹德隆(1942-)神父負責。3. 心理輔導由劉惠琴負責。4. 宗教輔導由曾志罡神父負責,嘗試通過彌撒和祈禱,讓學生認識天主,並為己為人祈福,心存感激與希望。

  而導師制度也逐漸加強,特聘專職導師,分別負責二至三系的學生輔導。另聘請心理學專家,指導工作方法和技術,並擔任導師們的督導,以適時解決重大疑難問題。爾後,導師人數漸增為每一個系組都有一位專職導師,每學期初與結束前各開會一次,全體導師和教務、訓導、總務、教官、神父及相關人員皆出席,部主任主持,討論導師遭遇的問題和學生反應的困難。夜間部在這一時期建立的導師制度,以效果尚稱顯,著沿用至今。

  此外,薛神父也十分關心夜間部學生的住宿問題,建議羅光校長利用夜間部盈餘興建學生宿舍。輔大今天的貴子路運動場和隔壁的天主教臺灣總修院(按:以「玫瑰學苑」舊址原地與其交換用來興建醫院)之土地,當時先被人強佔,後又有人偽造文書,不願交還土地權狀。薛神父受聖言會委託處理訴訟,由前大法官、本校法律系金世鼎教授協助辦理,並由黃忠欽教授(律師)承辦。先後辛勤奔走、往返於法庭、律師事務處、新莊地政事務所、三重稅務局、教育部高教司等處數十次,終於勝訴定讞。1982年10月20日,順利以輔仁大學名義,依法完成土地過戶手續。

  1987年2月,夜間部女生專用宿舍玫瑰學苑動土開工,隔年10月落成啟用。玫瑰學苑屬聖言會財產,其命名源自聖母瑪利亞稱「玫瑰之后」,也希望聖母庇佑,保護學生住宿安全。如今玫瑰學苑雖已拆除(按:學校另在校內藝術學院前圈妥位置,準備新建女生宿舍),對曾經住過的輔大學生而言,也許是青春年華的一段回憶;但是,薛神父為了解決夜間部女生住宿問題的付出,卻不能忘記。

(四)呂漁亭神父時期(1987.2.—1994.7.)

  1987年,應用心理學系教授兼人事室主任呂漁亭神父,應羅光校長敦聘接任夜間部部主任。七年任期中,學系和師資都陸續有增長和強化。

  呂神父非常重視導師工作,在其全力支持和規劃下,「輔仁大學夜間部系級導師實施細則」於1989年獲校長批准,開始實施。基於夜間部導師工作之特性,新設「督導」一名,負責領導和聯繫各系之導師,深入了解其輔導內容和協助解決疑難,並經常給予團體或個別輔導。導師團體每週聚會一次,由督導主持,交流經驗並充實相關專業智能。同時,督導還代表夜間部導師團體出席校內重要會議。

  在督導外,每系設一位導師,雙班者,聘請兩位,負責輔導該系全體學生;導師設有專用辦公室,以利個別輔導。

  呂神父除了積極完善導師制度外,還致力擴大夜間部學生的專屬學習和生活空間,因此利用盈餘,興建夜間部教學大樓。1991年開工,1994年落成啟用。呂神父認為夜間部大樓蓋得快而好,是天主保佑,也是堅持不收回扣的結果。他又表示未來夜間部學生勢必繼續增加,故必須蓋大樓以幫助社會上更多有心學習的人,也可以解決日間部教室不足之需要,並回饋過去租用日間部教室之恩情。

進修部大樓

  呂神父於1994年7月卸任,為順利完成新大樓的興建,他轉任夜間部總務組組長:至1997年夜間部教學大樓B棟落成後,到2000年,他才功成身退。

(五)滕允中神父時期(1994.8.—1997.7.)

  滕神父1984年來到輔大,先是擔任夜間部教務組組長;1994年應李振英校長敦聘,接任夜間部部主任。滕神父強調溝通與有效學習;他認為教育不是單方面的給予,而是透過溝通的過程,調整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穫。因此,滕神父除了注重知識傳授外,也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以組織讀書會等方式自主學習。不過,神父也認為適度地給予壓力,可以幫助學生成長,故也從落實點名、加強監考等規矩來督促學生。

  1994年,神父初掌夜間部,即遇到夜間部存廢的重大問題。當時新修正通過的《大學法》公布了;新法是順應臺灣社會漸趨多元,強調大學自主與教育鬆綁所做的變革。更重要的是,新法施行後,夜間部的存在失去法源依據,關鍵原因是,新法規定大學之下有學院與學系;各學系可以設立博士班、碩士班、學士班、進修學士班;而學校也可以設立第二部。但各校現存的夜間部並非學院,自不能設立學系與各級班類,故勢必要重新規劃調整,以符規定。

  1995年9月,教育部致函輔大,調查夜間部轉型的意願。10月,校務發展委員會召開研議小組會議,決定先以「進修推廣教育」報部備查。1996年3月,校務發展委員會「夜間部轉型研議小組」開會討論,擬將夜間部轉型為進修推廣部。事實上,當時學校也有討論轉型「第二部」的計畫。所謂「第二部」,可由應屆畢業的高中、職學生報考,並在下午一點半即開始上課;學費則與日間部學士班(第一部)相同。但輔大顧慮到自己的生師比、圖儀設施、樓地板面積與活動空間等因素的限制,未必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更重要的是,因進修部學費較低,僅日間部的五分之三或三分之二,符合天主教會幫助失學青年的立場和初衷,故傾向捨棄「第二部」的方案。

  至於推廣部,新法允許大學增設之;然推廣部只發給學分證明而不能授予學位;加上當時教學環境與推廣教育相類似的社區大學紛紛設立,輔大考量到教學定位的問題,最後決定將名稱確定為「進修部」。不過,還是有些學校將夜間部轉型為「第二部」,比照日間部標準收取學費,至於學生權益,似乎較居其次或並未多慮。

  這個極其重大的轉變,和當時主持部務的滕神父頗有關聯。出於天主教對弱勢的關懷,以及終身秉持「愛」與「服務」的價值觀,滕神父思及家境困難的子弟就讀大學不易,極力主張夜間部應轉型為進修部,繼續以學生就學權益為優先考量,收取較低的學分費,完全於夜間上課,減少清寒學生負擔;況且,進修部學生還能申請低利就學貸款,以自訂分期付款計畫的方式完成學業。

  經過校內的多次深入討論和激烈爭議,滕神父的堅定主張,雖然多有委曲和辛勞,但終究順利贏得學校高層與同仁的肯定,在呈報董事會和教育部批准後,自1997年起,夜間部轉型為進修部,繼續提供學生在工作之餘仍能進修,順利完成大學學業。
 輔大在夜間部轉型為進修部定案後,既是信任、也是倚重滕神父的長才、經驗與奮鬥不懈的精神,故當時的楊敦和校長,聘請他繼續擔任部主任。

 

二、進修部時期(1997~2015)

  進修部和夜間部學制的最大不同,是從原本修業的四年制改為五年制;再者,招收的學生必須為高中、職的非應屆畢業生。當然,其教育對象還是以社會青年與在職進修者為主。

(一)滕允中神父時期(1997.8.—1999.1)

  滕神父接掌的雖然說是進修部首位部主任,但實際上是連任;他駕輕就熟,毅然為獻身教育而繼續付出。當時,進修部各系都是由原來的夜間部直接而來,有中國文學系系、歷史學系、哲學系、大眾傳播學系、圖書資訊學系、英國語文學系、日本語文學系、數學系、經濟學系、法律學系、企業管理學系、國際貿易學系、會計學系、統計學系。仍維持14個系的既有規模,不過,也許是不習慣或定位欠明,校內部分公文出現了「進修教育學士班」字樣。爾後,以教育部行文用「進修學士班」,新制才得以正名。有趣的是,改制第一個學年,由於舊生(夜間部)人數比新生(進修部)還多,因在過渡階段,學校仍常以「夜間部」稱之。

  在導師工作方面,滕神父也極重視。

  進修部學制為五年,系導師對各年級學生的輔導取向也有分別。一年級同學是新生,所以輔導重點在於助其認識校園、適應夜間上課、建立同學間彼此互動關係、增進班級團體的歸屬感。二年級同學正值大學生活轉型期,因為有同學轉系(學)或走或來,部分同學白天也有工作,校外住宿的學生也增加,故同學們對班級的向心力較。因此輔導的重點是以就業與兩性感情問題為主。三年級同學來到輔大已進入穩定期,對系或社團有較深的歸屬感。然而少部分同學對社團太過投入,以至於影響課業。部分同學開始為將來出路打算,考慮出國深造或參加公務人員考試。故導師可以協助同學發展語言等自我潛能,或者鼓勵志趣相合同學組成讀書會。四、五年級的同學選修課程學分減少,相聚時間有限,漸漸準備畢業離開校園。為避免同學之間的疏離感,導師以小組式輔導,分享彼此的心路歷程,藉以珍惜同窗情誼。

  除了系導師外,另還設有心理衛生輔導教師和宗教輔導教師,幫助學生了解自我的種種狀況,在身心靈各方面都能均衡發展,並打下札實的基礎,為將來的成功創造必要的條件。

(二)林吉基神父時期(1999.2.—2004.7.)

  進修部第二任部主任為林吉基神父;應當時的李寧遠校長敦聘接掌部務。任內最重要的工作,是從2001年(90學年度)開始,依教育部核定,將進修部修業年限從5年再改回4年。

  所謂四年課程,即是把原本大二、大三、大四的課程,濃縮調減為二年,加上原大一、大五課程,合為四年修畢。因晚間上課時間有限,導致星期六也必須排課。另若各系能請到適當的師資,則選修課也可以安排在下午三點半至五點半上課。

  此外,林神父任內還有二項重要決策:一是將進修部所有學系從校內分散的其他教室遷回,集中到進修部大樓和較近的利瑪竇(管理學院)大樓上課;第二是在2000年8月,首次辦理進修學士班單獨招生。

  綜合而言,1996(85學年度)至2000年(89學年度),實為夜間部改制轉型為進修部最關鍵的五年。其成敗從大一新生註冊率可稍見分曉。85學年度最後一屆夜間部新生註冊率為85%;86學年度第一屆進修部為87%;翌年驟降為79%。88學年度回升為84%,到89學年度大幅提升為98%。直到今天,進修部的新生註冊率,每年仍可達到90%以上,不能不說是先前打下的基礎所致。

  由於招生情況較穩定,林神父為各系順利向學校爭取到一位專任教師的編制;進修部也從此有了一位專任的部秘書。

  林神父卸任後,由於學校開始試行推動日間部和進修部整合,連帶產生的業務分工、單位設立、編制調整和人員異動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在接下來三年裡,進修部前後共有四位部主任。

(三)謝邦昌教授到陳德光教授時期(2004.8.—2008.1.)

  第三任部主任是輔大前總務長、統計資訊學系謝邦昌教授,應當時的黎建球校長敦聘接掌部務,任期一年(2004.8—2005.7)。

  第四任部主任由黎校長自己兼任半年(2005.8—2006.1);因黎校長事忙,故委請主任秘書徐傳雄副教授輔理並到部辦公。在這一年半期間,進修部差點又出現學制上的變革。

  原來在謝教授任內,進修部研議要成立「進修成長學院」;計畫中的進修成長學院,包括進修部、推廣部、婦女大學等單位。但礙於不合大學法規定,僅試辦一年即結束,恢復原本建置。

  謝教授任內,改造了淨心堂前圓環至中美堂之間的花圃,鋪上大塊地磚,周邊築以防車通行的低矮圍欄,成為日後學生搭建帳篷、辦理園遊會等活動的場所;原來——從淨心堂前圓環看過去——被樹木遮擋住視線的中美堂全貌,亦得以重現。另外,進修部大樓西側緊鄰校園圍牆旁的7-ELEVEN便利商店,也開張營業直至今。

  繼謝教授之後,進修部第五任部主任為中國文學系的黃湘陽教授,任期一年半(2006.2—2007.7)。黃教授任內,較重要的工作是按照學校的規劃設想,繼續推動「日進整合」。首先確立進修部部主任的位階,相當於學術單位的各學院院長。其次,是取消進修部原有的教務、學務、總務三組,所有經管業務和行政人員,全部回歸到日間部相關各處。最關鍵的是,進修部原本自有的會計權和人事權,也要回歸校本部的人事室和會計室;統籌編制預算權亦不能保留,每年的所有收入也要繳回總務處。換言之,從夜間部成立起,到轉型為進修部,30多年直接向校長負責的獨立單位屬性,於焉結束。當然,這也可說是輔仁大學歷經楊敦和、李寧遠、黎建球三位校長以來,努力進行三單位整合工程的同步措施和發展。

  黃教授任內,進修部的報考資格又有改變;從2006年起,不只高中、職的非應屆畢業生可以報考,應屆的也可以。而進修部至此已擴增到了15個系。

  進修部第六任部主任為宗教學系的陳德光教授,任職半年(2007.8—2008.1)後,轉往擔任本校社會科學院院長。

(四)周善行教授時期(2008.2.—2012.7.)

  進修部第七任部主任為化學系周善行教授,任期四年半。周教授任內,進修部除原有的進修學士班外,獲教育部同意,開始成立以學院名義設置的「學士學位學程」,強調在傳授學理的前提下,更著重實務課程和實作訓練,回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提升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競爭力。況且,政策法令上並未規定學位學程應有專任教師,而可由校內其他相關學系師資共同支援;經費上較為節省。學位學程之主任人選,由所屬學院的院長向校長推薦聘任。當時,共有12個系的進修學士班和4個學士學位學程。

  在周教授主持部務時期,進修部的宗教輔導和學生志工服務方面,均較前有所進展。進修部之設立宗輔室由來已久,其前身為夜間部宗輔室,是輔大另一個學生校園生涯的諮詢機構,主要工作有新生信仰調查、關懷清寒及發生重大急難事故學生並予協助、參與大學入門課程設計及講授「天主教使命特色」、提供天主教會的報章雜誌與靈修勵志等書籍方便學生閱讀、協助學務處輔導並發揮學生組織功能等。2005年8月,在當時的使命副校長郭維夏神父規劃下,將宗教輔導業務、導師團體與學生輔導統整,並委由劉錦萍修女擔任總督導綜理其事。宗輔室工作初期是由二位神職人員兼任,曾來輪流協助者有聖言會波蘭籍聶達安神父、耶穌會西班牙籍穆宏志(1943-)神父、道明會菲律賓籍施炯堃神父、金邦尼傳教會教會團體西班牙籍邱一凡神父、聖神婢女會陳彩音修女和劉錦萍修女、方濟各修女會王淑芳修女等。

  宗教輔導的主旨與天主教核心精神有關,特別是相關禮儀。例如每年的新生祈福禮、畢業生祝福派遣禮、祭天敬祖典禮、期初與期末彌撒、聖誕節與復活節共融、歡迎新進教職員成長共融等。使命工作重視與教職員生的情感維繫,特別是舉辦心靈成長與陪伴活動。其中以芥子志工隊進行人道關懷與服務最具特色。

  2008年8月,進修部與全校同步,將宗教輔導室更名為使命特色發展室,首任主任由劉錦萍修女擔任,翌年交由本校義大利語文學系助理教授、聖家會杜金換修女接任。

  由劉錦萍修女推動組建、進修部唯一的學生服務性社團「芥子志工」,剛開始僅以校內的關懷對象為主,在每班設置一位志工服務大家。2010年,杜金煥修女把工作範圍擴及校外。幾年下來,芥子志工在國內出團服務過的機構,有每年固定前往新北市新莊區樂生療養院(痲瘋病患)、新北市八里區愛維養護中心(智能多重障礙)、八里區樂山養護中心(智能多重障礙)、新竹縣竹東鎮世光教養院(智能多重障礙)、新竹縣關西鎮方濟兒少中心(弱勢家暴單親)、臺北市創世基金會(募捐統一發票)。至於海外服務,則以關懷中國大陸痲瘋病患為主,2010至2014年曾前往服務的地區,有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美姑縣、昭覺縣、冕寧縣,以及雲南省紅河州的石屏縣、文山州的丘北縣等等。

  周教授任內,2009年,適逢進修部40週年部慶(從1969年夜間部成立時算起),周教授率領相關同仁悉心籌劃,配合12月初輔仁大學校慶的同時,專訪各系主任、出版慶祝特刊、舉辦餐會,邀請歷任部主任、畢業校友、資深教師職工同仁等數百人共襄盛舉,一齊回顧了往日艱辛又倍感光榮的點點滴滴。

  在周教授升任學術副校長之後,進修部第八任部主任由歷史學系克思明教授接任(2012年2月至7月);不久後因擔任本校文學院院長而交棒。其任內,適逢捷運新莊線第一階段剛剛通車至輔大站,隨車而來參觀校園的訪客顯著增加,也觸動了宣傳本校的靈感。經規劃並簽報甫上任不久的江漢聲校長批准後,輔大在臺北市6條捷運線的50節車廂內,連續3週刊登了300面橫式的進修部招生廣告,以擴大宣傳;但未知與該學年度報考輔大進修部的學生人數較前略有增加是否相關。

(五)趙中偉教授時期(2012.8.—)

  進修部第九任部主任為中國文學系的趙中偉教授,其任內,進修部的情況又有些變化,一是數學系停招;二是理工學院新設「軟體工程與數位創意」學士學位學程。因此,到2014年(103學年度),進修部有11個系的進修學士班以及5個學士學位學程;合計16個教學單位(如表二)。

表二 103學年度輔仁大學進修部各教學單位與教學方向簡表

編號名  稱教  學  方  向
1.  中國文學系國學基本、資訊傳播運用、行政實務、新文藝創作
2.歷史學系人文尊重與關懷─藉由歷史的教訓,學到反省、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
3.哲學系士林哲學─邏輯學、形上學、倫理學、知識論
4.圖書資訊學系提升學生圖書資訊學理論與實務之知識能力,以及跨媒體與多媒體、數位編輯與資訊管理
5.英國語文學系術德兼修、文學涵養與專業英語實力
6.日本語文學系聽說讀寫譯五技能、宏觀的日本學視野、國際觀、知行合一的全人精神
7.餐旅管理學系證照考取與餐旅服務─中餐烹調、西餐烹調、中式麵食加工、中式米食加工、烘焙食品、調酒
8.經濟學系「經濟人」為前提的啟發式教育,著重經濟領域的基礎訓練,培養理論應用能力與實務經驗,加強國際語言與電腦操作的訓練和學習
9. 法律學系專業精緻化、專業倫理全人化、理論務實整合化、學習多元化、視野國際化
10.應用美術學系視覺傳達組為培養品牌、廣告、包裝、展示、編輯的規劃與製作人才;金工產品組為培養金屬產品加工技術設計人才,並創造又益於消費者之產品
11.宗教學系宗教教育求知與身教、教學兼顧宗教學理論、宗教經驗與宗教交談
12.藝術與文化創意學士學位學程多元學習推動人文關懷與服務、培育跨領域文創產業整合人才、強化學生實務能力與文創產業接軌
13.運動休閒管理學士學位學程運動休閒行銷、運動場管經營管理、運動休閒事業
14.大眾傳播學士學位學程文化素養、資訊傳播、語言訓練、傳播管理
15.商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社會企業與服務學習
16.軟體工程與數位創意學士學位學程軟體工程與開發、行動軟體之應用、數位多媒體創意、數位遊戲

 

  曾任本校進修部部主任、學術副校長的周善行教授,總結從夜間部轉型到進修部的歷史以及對輔仁大學的貢獻,主要有二:

  一是人才的培育。昔日大學聯考的窄門,阻擋了許多有志青年無法在高中、職畢業後繼續升學;而夜間部(進修部)能提供另一個就學管道,讓他們白天可以工作,晚上可以讀書。因此,培養了不少各行各業佼佼者,如日文系畢業曾任TVBS主播的蔣雅琪、大眾傳播學系畢業的前臺視公司董事長陳清河(1960-2013),以及大傳系畢的民視主播廖筱君(1967-)、會計系畢業的吳念真(1952-)導演等。

  二是對學校經費的挹注。特別是在未整合前,夜間部和進修部每年的結餘款,即是校長可以動支的經費。而運用這些款項所興建的學校建築,包括積健樓、野聲樓、淨心堂、焯炤館、進修部大樓等,不但充實了校學與行政設施,更為日後以夜間學制為主要模式的終身學習以及成人繼續教育,提供了優質的教育環境。


...


 

目錄